有过宫外孕病史的妇女更容易会得宫外孕
宫外孕,即异位妊娠,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着床和发育,最常见的是输卵管妊娠。对于有过宫外孕病史的妇女而言,她们再次发生宫外孕的风险确实会相对增加,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一定会再次经历宫外孕。
原因分析
输卵管损伤:宫外孕时,受精卵往往会在输卵管内着床并发育,这可能导致输卵管组织受损或粘连。即使经过治疗,这些损伤也可能影响输卵管的正常功能,使得受精卵在下次受孕时更容易在输卵管内滞留,从而增加再次宫外孕的风险。
炎症与感染:宫外孕后,如果不注意卫生或治疗不彻底,可能导致盆腔炎症或感染。这些炎症和感染会进一步损害输卵管和其他生殖器官的功能,增加再次宫外孕的可能性。
生殖器官结构异常:部分宫外孕患者可能存在生殖器官结构异常,如输卵管过长、扭曲或狭窄等。这些结构异??赡苁窍忍煨缘模部赡苁呛筇煲蛩?如炎症、手术等)导致的。这些异常结构在宫外孕后可能仍然存在,从而增加再次宫外孕的风险。
预防措施
积极治疗原发病:对于因炎症、感染等导致的宫外孕,应在治疗后积极复查,确保炎症完全消退,生殖器官功能恢复正常。
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:注意个人卫生,避免不洁性生活;保持饮食均衡,增强身体免疫力;适当运动,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。
定期妇科检查:有过宫外孕病史的妇女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,包括B超检查、输卵管通畅度检查等,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。
科学避孕:在备孕前,应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避孕方式,避免频繁的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对生殖器官造成损伤。
心理调适: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。心理压力大也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,从而影响生殖器官的功能。
虽然有过宫外孕病史的妇女再次发生宫外孕的风险相对较高,但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、定期妇科检查、科学避孕以及心理调适等措施,可以有效降低再次宫外孕的风险。因此,有过宫外孕病史的妇女不必过度担心,但也不能掉以轻心,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再次宫外孕的发生。